abs塑料颗粒的生产工艺核心是“单体聚合→后处理→造粒成型”,现在来看一下ABS塑料颗粒可通过后续改性工艺优化性能,满足细分场景需求,常见改性工艺有哪些?

1. 增强改性
工艺:在 ABS 基材中加入玻纤(10-30%)或碳纤,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造粒;
效果:拉伸强度提升 30-50%,刚性增强,尺寸稳定性提高;
适用场景:汽车功能件、电子设备支架、机械结构件。
2. 阻燃改性
工艺:加入阻燃剂(如溴系阻燃剂、无卤阻燃剂)、阻燃协效剂(三氧化二锑),熔融共混造粒;
效果:阻燃等级达到 UL94 V0 级,耐燃烧、低烟毒;
适用场景:电气设备外壳、充电桩部件、汽车内饰(需阻燃)。
3. 抗静电改性
工艺:加入抗静电剂(永久性抗静电剂或复合型抗静电剂),共混造粒;
效果:表面电阻降至 10⁶-10¹¹Ω,避免静电积累;
适用场景:电子元件包装、半导体设备部件、易燃易爆环境用 ABS。
4. 耐候改性
工艺:加入 UV 稳定剂(如苯并三唑类)、抗氧剂,共混造粒;
效果:抗紫外线老化,户外使用 3-5 年无明显变黄、开裂;
适用场景:汽车外饰、户外家电外壳、建材装饰件。
5. 食品级 / 医疗级改性
工艺:选用食品级原料(无重金属、无异味),加入食品级助剂,在洁净车间(Class 10000)中造粒;
效果:符合 FDA/GB 4806(食品级)、ISO 10993(医疗级)标准,无有害物质析出;
适用场景:食品包装容器、医疗器械外壳、儿童餐具。